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7-15 09:32: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较具体地说情出一件新鲜事。

  2、能用普通话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说话训练和说话评议时注重“条理是否清楚”。

  教学难点 :说话训练和说话评议时注意有没有把事情说得较具体。

  教具:投影片 说话举例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确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新鲜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事情,如街道、学校、生活小区有了新的变化,新的建设,我们周围的人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些事,我们称作新鲜事。今天我们就要说一件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

  2、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指导选材,突破难点。

  同学们有什么事想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后评议(重点评议选材)。

  三、指导说好新鲜事。

  1、想想自己要说的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也可先说结果、再说起因、经过。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说看到的情景,再追诉事情的起因、结果。)

  2、指名说。按说话要求评议(重点评议条理、连贯、口齿、声音、态度)。请学生指出主要问题。

  3、分小组互说。

  四、全班交流。

  五、小组评出最佳新鲜事及最佳信息员。

  六、作业 。

  选择自己今天听到的最佳新鲜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后记

  要求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做到说写结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蔬菜的颜色、形状、生长特点等,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孩子们掌握。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课后的生字都是常用字,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认字,在读中习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文中蔬菜,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儿歌,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常见蔬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几个谜语考考大家。

  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紫瓜顶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

  (打一蔬菜)

  头戴大圆帽,身住泥中央,有丝不织布,有孔不生虫。

  (打一蔬菜)

  抽生回答。茄子和莲藕还有好多伙伴呢!让我们去看看,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地叫叫它的名字。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蔬菜),那它们生长在哪里呢?(菜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菜地的一首儿歌《热闹的菜地》,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

  2、送生字回家。

  (1)媒体展示本课生字。孩子们,生字娃娃来到菜地,也被这些新鲜的蔬菜迷住了,走迷了路,我们赶快去找找吧!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见这些生字娃娃把它们圈起来,给它们一个家,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媒体相机展示圈出的生字,进行订正。)

  (2)跟这些生字娃娃交交朋友,反复拼读,记住它们的名字。

  3、读准生字字音,提醒大家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

  抽生读、小老师教读、齐读。教师相机区别本课平、翘舌生字,对比巩固,齐读、抽读生字。

  4、以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你们组喜欢的方式,检查伙伴的识字情况。

  (2)检查小组学习识字情况。大家学得真认真,菜地里的蕃茄娃娃也被吸引来了,它出难题难住了小猴,咱们帮帮它(抽读、齐读、小组读并相机给生字组词、说话)。

  5?猜字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对老师,老师指一个字,抽上来的同学猜是不是××字,如果猜对了,大家就边拍手边说:对对对,请回位。如果猜错了,大家就说不是××字。当然,如果你的伙伴猜不出来,你想帮帮他,可以用动作、手势、口形帮他,但千万不能出声。师生互动猜字。

  三、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能在文中发现哪些秘密,了解文中有哪些蔬菜?你还知道其他哪些蔬菜?

  3、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想一想:还能发现哪些秘密?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勾画表现蔬菜颜色、形状的词语。和同桌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有这样的颜色和形状。抽生汇报。

  4、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如:为什么说萝卜地下捉迷藏?怎么说茄子身穿紫衣裳等。

  5、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有关语句,并适时指导朗读。

  (1)想不想看看那个躲在地下和我们捉迷藏的萝卜娃娃?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齐读萝卜地下捉迷藏。大家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萝卜娃娃了吗?(爱藏猫的、顽皮、可爱、乖巧、淘气的)抽生读,学生互评,哪些地方读得好,老师范读,学生再读、齐读、表演读。还有哪些蔬菜和萝卜一样和我们捉迷藏?(土豆、地瓜、莲藕)

  (2)多音字长的区别,图文结合,并组词巩固。

  6?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读读,加深体会。抽生读,并适时展示蔬菜图片。齐读全文。

  四、创设情景,美读课文,及时拓展

  1、种蔬菜(贴蔬菜卡片),感受丰收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1)农民伯伯看见自己的菜地里这么多蔬菜会怎么样?让我们去看看蔬菜丰收的场景,学生谈体会。

  (2)蔬菜娃娃也跑进了我们的教室,快把它们请出来吧,我们这儿也有一块菜地,想把蔬菜种上去吗?(想)是啊!劳动是最光荣的,手里没拿蔬菜的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唱唱《劳动最光荣》这首歌。种蔬菜的孩子踏着欢快的步子上来吧!

  (3)学生谈种蔬菜的感受。(高兴、愉快)

  2、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

  3、教师引读。

  4、男女赛读。

  5、加动作美读。

  6、创编儿歌。

  五、总结延伸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好多生字,还和蔬菜娃娃们交上了朋友,回家把你喜欢的蔬菜娃娃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

  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

  教学重点:会朗读 会理解

  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

  二、了解诗人

  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他是谁?——陶渊明。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

  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

  (1)提出听读要求:

  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①问:“听读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词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学生回答)此诗的节奏怎样划分?(引导学生说明此诗是五言律诗,节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诗多种读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读法,以及相关考试的应对方法)。

  ②学生集体按正确的读法朗读全诗,然后个别进行竞赛朗,看谁读得更好。(老师适时指导,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并能读出喜欢、闲适的意境。)

  2、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成会理解的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学全诗,看谁在自学后,对诗歌的字词句等的理解最透彻。

  (1)要求学生合起课本,说说对诗中部分字词的理解。

  (2)学生谈自己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学生说说各句的大意,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内容板书)。

  3、考学生的欣赏的能力(完成会欣赏的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全诗。

  (1)你认为那个字词或那句话写得最好?说说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语气把它们读出来。

  (2)诗人擅长耕作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快乐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与学生共同体会“带月荷锄归”与“夕露沾我衣”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装,端着清水,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庆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家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是永生难忘的节日。为什么是“难忘的”呢?请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泼”右边是“发”不要和“波”相混。

  二、初读识字

  1、抓“特务”:

  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

  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

  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

  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三、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看图发现导入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所查资料,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

  (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2、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⑴ 自读自悟。

  ⑵ 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⑶ 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⑷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⑴ 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⑵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 敬爱的总理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座( )

  3、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火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 、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课前谈话

  猜谜语

  小朋友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牵牛花)

  胖娃娃,滑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齐天大圣最爱它。(桃子)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

  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儿像太阳,籽儿香又香。(向日葵)

  你坐得最认真,这个谜语奖给你答。你的小手举得最直,请你答。

  恭喜你,你答对了,201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真不愧是猜谜大王。

  二、导入课题

  (过渡)刚才大家猜谜语功夫很高,那就再奖一个谜语给大家,嘘!听好了,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蒲公英)

  1.介绍蒲公英

  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蒲公英)是的,小朋友,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来说一说?

  瞧,这就是蒲公英,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出示词卡片,读),这个绒字可不简单,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请小朋友们拿起笔,在生字本中写一个。(写的时候要提醒,你的写字姿势最棒!)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放下笔。让我们再和它打声招呼——读绒毛。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绒毛里带着的白白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花瓣(读词语)!

  花开过后,蒲公英才结出一个个毛茸茸的绒球。

  2.质疑解疑

  A.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B.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

  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回答问题,要求说完整。

  金色的草地在我们乡下的窗前。

  请你用因为,所以这片草地是金色的。

  (你引用了这段话中的一句话,这方法挺不错。你把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说得更清楚了。)

  三、初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捧起课文纸,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号。

  1.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词语宝宝在招呼我们了——

  钓(diao)鱼使劲合拢(long)

  观察有趣手掌玩耍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A.请学生个别读。合拢,我们来做个动作,还可以把什么东西合拢呢?——书可以合拢、眼睛可以合拢(闭上的意思)点到即可。

  B.第二行,谁来?你的小手最直,请你。

  这个耍是我们本课的生字,你能帮助大家来记记这个字吗?(而+女)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要的上面部分换成而),你用了换一换的方法。小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区分这个要和耍字。

  C.两个字的词语宝宝读的很顺溜,加大难度,四个字的,能读吗?谁来?

  读准一本正经(经的读音第一声)你知道什么是引人注目吗?(很吸引我们的)那你瞧瞧,我们教室里的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呀?把话说完整。

  D.让我们一起来跟这些词语打一下招呼。钓鱼——起

  2.句子:有些词语特别调皮,都藏在了句子中,谁来读?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假朝读音欠轻声)

  3.请小朋友们捧起课文纸,再轻轻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我”在金色的草地上的哪两件事呢?(把大概内容说到就好)

  “我”在草地上和弟弟玩耍,相互吹蒲公英的绒毛。

  “我”发现草地会变颜色,还知道了变化的原因。

  四、重点研读

  1、指着板书说——兄弟俩在这金色的草地上尽情地玩耍着。有一天,“我”发现金色的草地还会变颜色呢。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请你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来,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A.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B.老师也找到这段话了,出示这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圈一圈有关的词语,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

  C.指名请小朋友说。(板书:早晨绿色……)

  D.你能用下面的填空连起来说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

  我发现早晨草地是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___。

  2.草地的颜色变化真多,当时的“我”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惊奇、惊讶、不解)

  真是多变的草地,你能把这令人多变使人惊奇的草地通过朗读带到大家面前吗?

  3.现在我把这段话,抽乱你还能排一排吗?

  你为什么这么排,而且一下子就排好了,有什么小窍门吗?

  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所以啊,我们写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

  分三组早、中、晚再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是啊,课文中“我”也和小朋友们有这样的疑问,你找到了吗?

  你来问?

  你再来问?

  我们一起来问?

  5.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赶紧读课文,找出答案。找到了用波浪线划出来。你知道了吗?自己自读自划。

  出示这段话。

  谁来说,草地这么多变跟谁有关系呀?(蒲公英的花瓣)

  蒲公英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出示两张图片)

  拿出你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合上、张开,合上、张开。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

  一朵蒲公英张开,能让草地成为金色的吗?

  那第二朵谁来开?你读

  第三朵,谁来

  第四朵,

  让我们所有的花朵都开起来吧,一起读——

  6.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朵一朵,一朵合上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是啊,花朵合拢时,一起读,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7.是啊,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多么可爱的草地啊!大自然真是奇妙。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这段话。师生合作读。

  现在,你知道了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了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说一说。

  早晨,( ),所以草地是绿色的。

  中午,( ),所以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 )。所以草地又是绿色的。

  交流。

  8、连起来读第三自然段(配点音乐)

  9、引到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引出金色的草地,金色的童年,快乐成长……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语: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看到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也弄清楚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呀!你仔细观察也会有所发现。这片金色的草地还带给兄弟俩很多快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机动)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过的喜欢的句子收藏在积累屋里。

  板书:

  金色的草地

  绒 瓣

  早晨 合拢 绿色

  中午 张开 金色

  傍晚 合拢 绿色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猜题中揣意

  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设计意图】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而又常常被学生忽略,猜一猜,揣摩一下,可感知题目的精心,也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习作上的通病是不会精心取题,不懂得含蓄地将题目与文章的主题融合,所以平时的阅读教学应充分关注这一点,适时利用教材的优势顺势引导。

  二、浏览中明构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看看内容与我们的猜测相同吗?

  2.明确内容。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人)写人的文章却以物为题,以前也学过这样的课文,有什么特点?(物与人之间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浏览课文。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事来表现,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⑴概括事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⑵归纳分段:前两件事可归在一起,同为刘老师的“工作”部分,“放风筝”为他的“生活”部分。(对应段落分段)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既关注了刘老师的工作,又关注了他的生活,你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与内容,明确选材时既关注工作,又关注生活,更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对比学生习作情况时的选材单薄,从篇章的布局结构上有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赏景中循路

  1.赏景。看看文章是怎样引出刘老师的。(读1~3自然段)(明确不属开门见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来)

  2.循路。(出示三个拟人句)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特点?⑵这三个拟人句能不能调换?(明确作者思路清晰,由春景带出风筝,然后由风筝引出人物,自然含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仿说。你的一个好朋友在秋天的季节离开了你,你想起他,可以怎么写?

  【设计意图

  一个典型的触景生情、见物思人式的开头,在赏景中及时抓住练笔的机会,明确思路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仿说,为最后练笔作了指导和铺垫。教学的资源一旦被发现要及时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用足文本,真正体现“用教材”。

  四、悟情中得法

  1.学习“笑谈腿疾”。

  ⑴介绍人物。(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读着作者的介绍,你心头涌起的是怎样一种情绪?(深深惋惜其不幸)

  ⑵体会内心。然而刘老师本人却是这样说的——(齐读刘老师的话)从中你听出了什么?

  文中的“只是”两字可用“致使”,为何刘老师用“只是”?(从一份宽容中感受到人物的乐观、开朗、自信)

  ⑶“酸涩”勾连内外。字面理解:这里有一句“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何谓“酸涩”?

  勾连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曾经心里泛起过酸涩?(启发拍毕业照时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体会)那么文中的同学们又为何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呢?(为刘老师的不幸惋惜,同时被他的开朗、乐观而感染,内心十分复杂)

  ⑷小结提升。仅有描写刘老师的语言和外貌的片段可以说“泛起酸涩的感情”吗?(明确作者选材的精心,只有将两个片段放在一起,才能这样说)

  填空:刘老师虽然( ),但是( )。

  【设计意图】

  一段文字分两块学习,最后由“酸涩”勾连起来,既悟得人物的精神和师生的情谊,又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学生在构段方面也常缺乏新意的,如何剪裁加工材料是写好文章的一大技巧,在这里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酸涩”一词悟得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习“板书”。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老师,作者没有写他怎样上课、怎样辅导学生,却选取了“板书”这样一个细节,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⑴默读。圈画批注。

  ⑵交流。(在刘老师分解的动作中体会精神)

  填空:刘老师的这一转,是()的一转,也是( )的一转。

  ⑶体会。是什么力量使刘老师能够坚强地面对这一切?文中同学们的心头又涌起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

  关于刘老师的两件小事,运用两次精当的填空练习,抓一个细节,人物的精神得以凸显,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回扣中练笔

  1.总结。刘老师的这根圆木棍,撑起的何止是他残疾的左腿,撑起的何止是他强壮的身躯,撑起的更是他那一份——对工作的热爱。两件小事中,刘老师的形象逐渐清晰高大起来,此时,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位老师?填空:一位( )的老师

  2.回扣。此时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文章的开头,你能从中读到刘老师的影子吗?或者还能读到一些其他什么呢?(人物的影子和师生的情谊流露在字里行间,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头啊)

  3.练笔。(二选一)作业一:模仿课文的开头,续写一个片断,可以写你的朋友、亲人或老师;作业二:以“我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为结尾写一个片断。

  【设计理念】

  感悟人物精神风貌后再次阅读开头,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明了文章在叙述时的精妙,并趁热打铁,练笔提高写作水平。

  “课文表达了什么和怎样表达的,是同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不可或缺的‘双翼’。”(高林生语)因此阅读教学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还 要把理解与把握课文表达了什么和课文如何表情达意的相融合,注意提倡用心去体会课文是如何表达实体与过程的。整堂课将情与法有机地融合,既关注文章写了什 么,又关注了表达的方法,随学随练,读写真正结合,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第9课《海燕》教学设计。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第9课《海燕》教学设计》。

  (三)整体感知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刚才同学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整体的画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可分解几幅小画面,各说明什么意思?

  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4篇06-2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11-3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10篇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五篇06-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0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6篇05-29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7篇03-1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02-0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四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