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14 08:51:42 洁婷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具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3篇)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4、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5、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6、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习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1.认识文具用品小熊新开了一个文具超市,超市里经营着许多文具用品,有剪刀、橡皮……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习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

  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文具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文具店”,分别摆放各种文具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钱、10元。

  2、教师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

  3、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

  4、每人一存折(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钱买的。外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子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二、出示教师教学资源,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学资源,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三、第一次“文具店”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没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2、建议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10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四、第二次购物,发现很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升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么样付钱的?”如6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来付钱,或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中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3、出示“存折”,介绍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每位幼儿一个“存折”,教师根据幼儿日常的各种表现,奖励小印章,每个小印章在角色游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1元钱”,并在游戏中使用。

  【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及时督促幼儿洗手,并提醒幼儿人民币上有许多细菌,要认真洗手。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⑥第6~7页,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使用方法。

  3、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各种付钱方法。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元,角,分为背景,结合购物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习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习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不足之处:练习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币。

  2、在计划和购物活动中,巩固运算能力。

  3、产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大的购物计划书和勾线笔、纸。

  2.学具:每人一个文具盒,里面装有钱币,勾线笔和纸。

  3.布置文具超市,架子上放有尺、铅笔、卷笔刀、橡皮和若干,分别贴有标价2元、1元、2元和1元。

  4.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再过不久我们要上一年级了,家里文具用品都买了吗?(真幸福)

  师: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由于雪灾,那边的小朋友没有钱买文具,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

  (二)简单了解7以内钱的换算。

  1.(当幼儿说到买文具给他们时)师:请你打开铅笔盒,数一数你有多少钱?有几张零钱?

  结合幼儿所说,老师在白纸条上记录,如:7元52;师:谁也有7元钱?有几张零钱?

  对应记录:7元2221。

  小结:原来你们的钱都是由5元、2元、1元凑起来的。

  2.师:你可以买什么文具呢?请你来介绍一下!

  小结:原来铅笔盒里可以放铅笔、橡皮、尺等,这些都是学习时用的。

  (三)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

  1.师边说:你有多少钱?计划一下准备买什么文具?边出示大的计划书,我们一起来看,指向xx的购物计划书,这是谁的计划书呢?今天是你的计划,就在这里写你的名字。师指着圆圈说:你一共有多少钱?请你写在这个圆圈里。

  2.师指向文具标记:计划书上有什么?(如:橡皮铅笔2元,普通铅笔1元等)

  3.师:你计划买什么?它多少钱?你怎么记录?请一幼儿上来,问:你一共有多少钱?老师帮助他在大图的圆圈里填上钱的数量,引导该幼儿在图下的方格里填价钱的数字。

  4.师:他计划买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钱?我们一起来算一下如:2+2=4+1=5+1=6+1=7,原来他花了7元钱,在下面的圆圈填上数字7。

  5.操作要求:师边指边说:你有多少钱?你计划买什么?你也有计划书,把你的计划记录下来。

  6.幼儿填写计划书,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请你动动脑筋,你计划买的文具需要多少钱?记在哪里?怎么记的?

  7.师集中幼儿:都计划好了吗?请一幼儿上来:我们帮他一起看看,他计划买哪些文具?

  请3个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

  如:购物不合理的,师引导:哪样文具没买?为什么不买?(没钱了)如果要买怎么办?

  如:总价算错的.,师:买了几样?需要花多少钱?算错了下次细心一点,重新去算一下。

  如:文具的价格记录错误,师引导:他买了什么?对吗?xx应该是2元钱,你记了1元,价格弄错了,下去调整一下。

  8.师:再看看你的计划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的可以调整,算一下总价对不对,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错了帮他改过来。(给幼儿调整的时间,教师巡视)

  (四)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巩固运算能力。

  1.师:都会计划买东西了,等一会儿拿着你的计划书和钱去超市买文具,我们请客人老师当收营员吧,不过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有礼貌,人多时要怎么样?(排队,不拥挤)好,大家去吧。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巡视幼儿购物的情况。

  3.师集中幼儿:都买到了吗?组织幼儿交流:请一幼儿出示购物计划书,帮助他计划买的和实际买的文具对应:全买到了,真不错!

  4.师:有没有都花完?花玩了用什么记录,记在哪里?没花完还剩多少钱,也记在这个半圆里。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交流:谁来介绍你有没有剩钱?出示一幼儿的计划书,问:剩了多少钱?怎么算出来的?原来7元花掉了5元,还剩下2元,列出算式7-5=2。

  再请一幼儿(剩余零的,也列出算式如:5-5=0)

  7.师:剩下的钱放在铅笔盒里,下课后想一想剩下的钱怎么寄给灾区的小朋友。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 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图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生: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买文具》。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观察片刻)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

  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这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10元人民币八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归纳。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同学们来到文具店准备购买一些文具送给灾区小朋友,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同学们的捐款共计80元,如果用这些钱买书包,可以买多少个呢?

  二、探索计算方法

  1、算一算,经历交流竖式计算的算法。

  (1)学生列式,说清理由。

  (2)学生先自行计算。讲解计算过程,方法多样。

  (3)重点讨论竖式计算,讲清“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2、估一估,算一算。

  (1)如果有140元钱,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学生独立解答。

  (2)先估一估,大概可以买几个,再与实结果比较,得到答案。

  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现实的估算背景之下,经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及估算与精算的区别,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商的.定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商7为什么与个位对齐”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3、完成“试一试”第3题。

  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做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时,都出现商的位置写错的现象。于是我马上调整都教学设计,出了一道136x8练习题让学生做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如果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来,我们应怎样确定好商的位置呢?经过这个对比与解法的“搬家”活动的过程,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商的定位明白了许多。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特点出发确定教学的起点与难点,适时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帮助与进行适当的点拔、指导,学生才能主动地、聪慧地进行新知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形成新的知识网。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

  二、 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怎样商?

  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 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注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三个条件,可以求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小结

  板书设计: 买文具

  80÷20=4(个) 140÷20=7(个) 答: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答:140元可以买7个书包。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x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x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x5=

  0.2x5=

  0.6x5=

  0.3x6=

  0.2x7=

  0.6x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2.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意识,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4.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昨天,老师请你们到超市去调查一两件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价钱,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我调查到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8角9分。 生2:一袋饼干是3元5角,一个练习本1元钱。

  生3:一条毛巾2元8角。 生4:一把牙刷3元9角。 生5:一个篮球45元。

  (评析 让学生在课前的调查活动中,积累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新知积累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调查得很全面!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出示学具实物)它们是同学们学习时必不可少的帮手,我们要爱护它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价钱。) 生:一块橡皮1角钱,一把尺子8角钱

  师:介绍得很清楚!那么,要买这些文具需要用什么购买呢? 生:钱!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买文具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师:我们国家用来购物的钱币叫人民币,你还知道哪国钱币的名称?

  生1:美国的叫美元。 生2:英国的叫英镑。 生3:日本的叫日元。

  师:同学们的见识真广!看!这是老师收集的一些外国的钱币(边演示边介绍)这是哪国的钱币,叫什么?(电脑演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生:(异口同声)中国的人民币!

  (评析 教师通过展示自己收集的各国钱币,让学生开阔眼界。同时,水到渠成地引入对人民币的认识。)

  师:请你们将学具袋中的人民币分分类,并和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和同桌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我分成两类,一类是纸的,另一类是钢蹦儿。

  生2:我给他纠正一下,纸的叫纸币,钢蹦儿叫硬币。

  师:(微笑)纠正得很好!(电脑演示此种分法)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3:我把几元的分一类,几角的分一类,几分的分一类,共三类。

  师:(电脑演示此分法)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计量单位。你能认出这些人民币是几元、几角、几分的吗?用什么方法辨认

  生1:(迫不及待地)我会认字,读人民币上的汉字就行了。比如(举起一张一元纸币指着)这两个字就是壹圆,所以它是1元钱。

  师:嗯!真不错!识字少的同学怎么辨认呢? 生2:我认识数字和元、角、分几个字,把数字和元、角、分连起来看就行了!

  师:(微笑)好极了!办法真不错! 生3:老师,我还可以用颜色和大小分辨。

  生4:你那样不太准确,2分钱和1角钱硬币就差不多大!我教你一个办法,人民币上有汉语拼音,可以用读拼音的方法来分辨!

  师:(带头鼓掌)哎呀!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辨。我出示一些人民币,你们能准确认出它吗?(能!电脑演示,学生抢答。)

  (评析 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巧妙地借助学生间的交流,学习新知。在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在交流中,互相倾听,逐渐让学生学会接纳、鉴赏、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

  师:认得真准!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猜看,猜猜我会怎样付钱!我想买一个练习本,会怎样付钱?

  生1:拿一个2角钱。 生2:还可以拿2个1角钱。

  师:我想买一把尺子呢?

  生1:拿1个5角、3个1角。 生2:拿4个2角。 生3:拿1个5角、1个2角和1个1角。

  师:我想买1枝钢笔! (同桌交流后汇报。)

  生1:拿1个1元。 生2:拿2个5角。 生3:拿5个2角。

  生4:拿1个5角,2个2角和1个1角。 生5:拿10个1角。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加法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们都得10角,也就是1元钱。

  师:对!所以我们说1元=10角。

  师:我想买一块橡皮会怎样付钱呢?

  生1:拿2个5分的。 生2:拿1个1角的`。

  生3:拿2个2分、1个1分和1个5分。 生4:拿10个1分的。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加法算式。)

  师:你有什么发现,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都得10分,1角=10分。

  师:这就是元和角、角和分之间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师:了解到这些关系,在日常购物时,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付钱和怎样找钱。如果你有1元钱,会买什么学习用品呢?知道找回多少钱吗?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2人组),用学具练习现场购物。请说准要买什么,付的钱数和找回的钱数。

  师:我来扮演售货员,你们来购物,好吗?看谁表达得清楚、准确。

  生1:售货员阿姨,我想买一把尺子,给您一元钱,您找我2角钱。

  师:为什么找你2角呢? 生1:因为1元是10角,尺子8角一把,10-8=2(角)。

  师:你真棒,尺子卖给你了!谁还能像他这样棒?

  生2:我来!阿姨,我想买1枝铅笔,2个练习本,还有一块橡皮。(思考片刻)不用找我钱了,正好是1元。

  师:同学们,能卖给她吗?(能)

  师:怎么没有人买小刀呢? 生1:因为小刀1元2角一把,钱不够啊!

  师:那怎么办呢?

  生1:再找爸爸要2角钱。 生2:我再存2角钱,存够了再买。

  师:你们真棒!不但会购买小件物品,还知道钱不够时,可以自己存钱,我们都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成为理财小能手。

  (评析 在买文具活动中,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交流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应体现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

  第二,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单地说,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再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则利用社会调查活动这一形式,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积累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提供时空。

  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而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进率后,又设计购物的实践活动

  正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因此,动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及了解元、角、分之间进率这个环节时,分别设计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完善彼此的结论,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合作能力。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 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和“倍”有关的具体问题,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学重点: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图。新课

  1、第一排摆:4个圆片

  第二排摆:8个圆片

  问:第二排圆片的个数是第一排圆片的个数的几倍?怎么解答?为什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第一排摆:2个圆片

  第二排摆: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

  问:第二排摆( )个。

  谁是一倍数?(第一排的圆片数)第二排的圆片数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是什么意思?

  3个2 。求3个2 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3、比一比1)、2)题,他们有什么区别联系?

  联系:都是和倍有关的问题。第一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第二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数。

  4、读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说一说。

  小兔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

  小牛说:我买了3枝笔。

  小狐狸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问题:1、小牛花了多少钱?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

  分别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小牛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牛买什么花了多少钱?(3枝铅笔)每枝铅笔多少钱?就是求3个2元是多少。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钱就是一倍数。就是求4个2是多少。

  三、练习。

  1、画一画。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几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几朵花,就是问15里有几个3

  2、○有3个,△的个数是○的2倍,△有几个?

  △的个数是○的2倍,那○的个数是一倍数。就是问2个3是多少。

  49页练一练

  1、看图列式。

  1)长铅笔的长是短铅笔的2倍。短铅笔长8cm,短铅笔的长是一倍数,求长铅笔的长就是求2个8是多少。

  2)一倍数是5元,10元是5元的几倍,就是问10里面有几个几。

  2、河马有7匹,是一倍数。斑马的匹数是河马的5倍,斑马有几匹。就是求5个7是多少。

  红珠是白珠的几倍。白珠是一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求6里面有几个2

  3、找清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要对应。

  条件: 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 大客车上的乘客数是面包车上的2倍。

  问题:

  1)大客车上有多少人?

  解决:大客车上的人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上的人数有关系。)什么关系?倍数关系。谁是一倍数?(面包车上的人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几个几。

  2)小轿车上有几位乘客?

  解决:小轿车上的乘客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的人数有关)什么关系?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有6人,几时问6是几的2倍。求一倍数。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购买文具03-29

《文具小超市》大班数学教案01-04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09-28

文具小超市大班数学教案11-06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店购物06-09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5篇09-28

给灾区小朋友买文具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4-06

大班的数学教案01-12

文具安全大班教案(精选6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