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品味国学经典读后感

时间:2021-03-29 12:44:23 国学经典 我要投稿

高中生品味国学经典读后感3篇

  品味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一

高中生品味国学经典读后感3篇

  初识国学经典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经典的份量,它定是我国文学界中的奇葩,并且觉得那是文孺志士的专属区,像我这种肤浅的文学造诣不高之辈怎能领会其中的奥秘。我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在网上查阅起来。

  详识国学经典让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只是冰山一角。国学经典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不知多少人对它们肃然起敬。像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治天下,可见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其实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我们说孔子是圣人,因为在他生活的那片土地上他是一位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曾有这么一种说法,现在姚明代表中国,而在古代代表中国的却是孔子。这说明孔子的影响力深远。像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句子朗朗上口影响久远。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感受最深的孔夫子好学的精神。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扪心自问,我是何其肤浅,何其妙小。我为自己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惭愧,这是个信息化,网络泛滥的时代,学习条件优越极了。可每当要我们学习各种理念理论时,总是一副心烦意冗的样子。要是到了交论文的时间,国学经典中的那些华丽辞藻那能从我这种庸俗之辈的笔尖中“陈列”出来,大多在网上东拼西凑,借东家梁换西家柱。就这样西稀里糊涂上交了一篇牛头不对马嘴的文章。正如《法言·修身》中所言:“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朦”。意思是:“三年不见日光,瞪眼而看不见;三年不见月亮,目光就短浅。长期不学习必定愚昧短浅。”看来立志学习才是当前明智之举。正如《礼记·儒行》中:“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意为:“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也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成为一名不被时代淘汰的教师。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那份谦虚、豁达、坦然和乐观。像《老子》:“不自矜,故长。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意思是:“不自高自大,所以能保持长久。不自我表现,所以别人能理解你。不以为自己绝对正确,所以能是非分明。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再如《贞观政要·刑法》中:“乐不可报,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意为:“享乐不能过分,过分就会带来哀愁;欲念不能放纵,放纵就会酿成灾祸”。

  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多,感受也颇多。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出《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中的语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这说明读书的重要性。自古都有“书中自有语无玉,书中自有黄金无”的说法。通过这次学习坚定了我立志学习的意志和信心。如出自明·王哲学家的《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的:“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意思是:“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又如《礼记·中庸》中的:“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意思是:“君子不断自我反省,无损自己的志向。”再有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意思是:“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这些都证实了孔子所言,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其人生价值。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人变得聪颖睿智。

  宋·杨万里《诗论》中说到:“愧斯娇,娇斯复、复斯善。“意思是羞愧就会改过,改过就能回头,回头就成为好人。”我真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正真改变自己。试想想自己,昨天的我像一匹稚嫩激情高昂的马驹有驰骋沙场的欲望;可在残酷的现实中这匹有追求有抱负的马驹变成了今天的未老先衰、没有目标、颓废的拉着石磨的驴;通过这次洗脑,希望明天的我能成为一匹体态丰盈的骆驼载着智慧,载着希望,载着毅力穿过迷茫的.沙漠寻找到一片新的绿舟。

  品味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二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品味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个寒假,我观看了山东教育频道的"国学颂读"节目。这个节目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国学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品读了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

  国学是历史文明长河中的精髓,经典是历史文化长河的璀璨明珠,它们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看了这个节目,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明白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刻含义;感悟到了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崇高境界。体会到了国学经典对我们的重大作用……其实,我在小时候便于经典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便教我们唐诗。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们读,让我们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背的第一首唐诗,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是初唐四杰中骆宾王的一首诗,诗中写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当时,我还因为背得熟练得到了老师的一朵小红花呢!假期里,我也没有停下学习国学的脚步。吃完饭,爷爷便拿着印着插图的故事书,开始给我讲传统故事。爷爷有时用滑稽幽默的语言向我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用沧桑低沉的话语讲述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时的壮观景象。这些故事有时会逗得我开怀大笑,有时会让我引发万般感想,有时还会让我为这些伟大人物流露出伤感之情。

  上了小学,每个星期有两节传统文化的课程。我每个周末都盼望着这两天能快点儿到来。老师给我们将孟母三迁的故事,教导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劳苦用心,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给我们讲述凿壁偷光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有匡衡那样不断进取、勤奋向上的学习之心,还给我们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们要孝敬父母。其中最令我敬佩的黄香与吴猛。吴猛夏天的时候,他为父亲驱赶蚊虫,免除他父亲被蚊虫叮咬的忧患。黄香冬天,他先到被窝里把被子暖和好,解决了父亲受冻的困难。听完这个故事后,我便想到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妈妈洗衣服,爸爸下班后,给爸爸倒一杯热水……记得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的节目的选拔赛,我和我的同学一起演唱了一首用论语改编的歌曲,获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登上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表演当天,我们在台上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完这首歌后,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们几个人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经典文化不仅能增加人的知识,还会提高人的修养。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经典。

  上了初中以后,我们就增多了更多方面的国学知识。我常常向往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仆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常常赞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也常常佩服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也从中学会了很多,学会了要像陶泓景一样"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好的东西要向好朋友一起分享,学会了苏轼"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的豁达心境,学会了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之情……记得上初一的时候,学校里举办了一个经典诵读比赛。经过一个星期的细心准备,我决定以舒婷的一首现代诗 参赛。比赛之前还稍微有些紧张,但看到台下有很多同学帮我加油打气的时候,我的紧张之情便不复存在了。在台上,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饱满的感情把这首诗歌朗诵完毕,获得了一等奖。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并且还品味到了经典文化的含义。

  其实经典文化含义也就是这样的:对小时候来说,那就是队形排列整齐的几十个文字;而现在对我说,那是中华文化中的颗颗明珠;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那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让我们一起感受国学的魅力,品味经典文化吧!

【高中生品味国学经典读后感3篇】相关文章:

品味国学经典作文04-02

品味国学经典作文两篇06-09

品味国学作文7篇01-30

国学经典读后感范文04-02

国学经典小学读后感06-05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05-18

关于《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06-10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02-15

国学经典读后感八篇11-10